2月28日,我公司負責勘察設計的廣東省重大項目——黃茅海跨海通道工程(A1標段)初步設計順利通過了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的專家評審。作為廣東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被譽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大動脈”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工程項目預計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云評審”創新評審方式,安全高效
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及項目推進兩不誤,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采用了創新性的“函審+視頻”會議方式,讓會議各方相聚“云端”,在線對項目初步設計文件開展評審。
在“云評審”前,項目相關各方進行了多次溝通,提前半個多月將初步設計文件、初步設計簡本、匯報PPT及解說視頻、函審意見回復單等資料,送達各位專家以及各有關單位進行提前審閱,并在會前收集好意見。
評審會議設置了廣州主會場和北京、上海、江蘇、重慶等網上分會場。在位于廣州五羊新城大廈的主會場里,各會議現場的情形被投影到了電腦上。各地的專家、與會者可以通過電腦、手機實時了解現場情況,并自由參與互動討論。疫情之下,“云評審”的方式減少了人員聚集和直接接觸,讓溝通得以突破時空,提高了工作效能,也更加安全環保,得到了評審專家和參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項目方案順利通過評審,獲得高度評價
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東接鶴港高速(港珠澳大橋西延線)、西接西部沿海高速及新臺高速,對于貫徹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精神,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聯系,優化區域高速公路網絡,改變過江通道單一的現狀,促進珠西裝備制造業基地集聚,進一步強化橫琴自貿區、高欄港與大廣海灣經濟區的聯動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項目設計過程中,我公司秉持著“打造百年平安、綠色、品質工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目標,根據此工程項目建設條件復雜、景觀定位高、要求快速建造的特點,在景觀創意、抗風、抗震、防船撞和防腐蝕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就預制節段拼裝箱梁和大跨鋼箱梁設計及施工方面進行了創新性設計。
項目評審會從2月28日上午9時開始,一直持續到中午1時。來自全國各地的14位特邀專家,以及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珠海市、江門市、省交通集團、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和水利、海事、航道、鐵路等相關單位共100多人參加了會議。
我司項目組主要負責人梁立農總工程師、孫向東副總工程師以及第四設計分院總工程師萬志勇、副總工程師徐德志參加了現場會議并對方案進行了匯報和答疑。同時,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第四設計分院院長羅旭東、公司副總工程師陳新富、第四設計分院總工程師陳競飛以及項目組主要分項負責人等,在公司會議室通過視頻會議方式全程參加了分會場會議。
專家組及參會領導、代表聽取了設計單位關于初步設計情況的匯報,審閱了初步設計文件及相關資料。我司的初步設計方案得到了專家組的高度評價。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評審。
工程設計方案
黃茅海跨海通道工程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實施的首個跨海工程。項目起于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臺高速并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于臺山市斗山鎮,全長約31公里,全線采用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我公司負責本項目A1標段的勘察設計工作,設計內容主要包括一座700m跨徑的鋼箱梁斜拉橋、海中跨徑100m的連續鋼箱梁橋、跨徑60m的預制節段拼裝連續剛構橋以及樞紐互通立交等。
在初步設計階段,我公司對于項目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主通航孔橋設計,分別提出了“橢圓截面細腰型獨柱塔+分體式鋼箱梁”和“菱形截面旋動A型塔+整體式鋼箱梁”兩套方案,并進行了同深度比選。橋型方案獲得了與會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項目建設意義重大
作為廣東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后將完善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的作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強化珠海橫琴自貿區、高欄港和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的聯動發展,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
項目預計于今年上半年開工。下一步,我公司將全力開展項目施工圖設計工作,確保按時按質完成勘察設計任務,為項目如期開工提供保障。


